日前,平昌县响滩镇多位居民反映,响滩镇禹王街南段已经断断续续缺水近一年了,目前正值夏日,生活用水量大,缺水的种种不便和窘迫让街道的数百户居民叫苦不迭,大热天只能赶一个多小时的路到乡下有水的地方洗澡、洗衣服。19日,记者到响滩镇禹王街进行实地采访,截至本报昨日发稿时,缺水达8天的居民们终于等来了供水,但是由于场镇供水管网设施不完善,居民用水难的窘况还会持续。
场镇边缘街道缺水自来水有时一周才供一次
在禹王街南段居民李红梅家中,记者注意到厨房和厕所之间的通道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橡胶桶,直径大约有一米;在厕所和厨房的地板上,也放着大大小小的塑料盆和塑料桶;厨房内的洗碗槽旁边还放着一个塑料桶,用来盛放洗碗水专门冲厕所。
“中午吃完饭,淘米洗菜的水倒在盆里冲厕所,清洗碗筷的水放在晚上洗碗,有时候把两顿的碗放在一起洗。早上洗脸的水放在晚上洗脚,洗脚水再拿来拖地,或者放到第二天冲厕所。”李红梅说,节省点的话,一盆水反复用能用两天。李红梅打开橡胶桶,桶里蓄了大半桶水,她说,这些水一部分是之前储备的,一部分是从别人家借来的,自己舍不得用。“别人家用水也困难,去别人家借了一两次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借了,储备的水用完了,就得去买桶装水。”李红梅无可奈何地说,自己的孩子平时在学校食堂吃饭,自己白天上班,午饭和晚饭都和同事吃工作餐,储备的水平时舍不得用,主要周末用来做饭。
李红梅告诉记者,去年6月份前,响滩镇的居民是使用河里的水,6月份以后,开始使用友谊水库的水。使用友谊水库的水后,由于供水距离更远,加之处于场镇边缘的禹王街南段地势较高,此前没有纳入主供水管道供水,供水不畅的情况时有发生。“最初还好点,水龙头里能流出一股很细的水,后来越变越小,再后来白天直接没有水,凌晨后才有;再到后来白天偶尔有水,来水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小时,然后又继续停;再往后停水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一周甚至十几天才来一次水,每次来水的时间也只有一两个小时,几乎没出现过全天24小时不缺水的‘美事’。”李红梅说,上次停水的时间是6月13日,至记者采访时已断水近十来天。
居民回乡下老家洗澡一次性饭盒受青睐
禹王街南段的居民近一年来均面临缺水窘况,多位居民反映,该街道用水困难的居民达400余户。
采访中,不少居民向记者大倒苦水,讲述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和窘迫。禹王街南段的张先生称,停水期间,水龙头的开关一直是打开的,不管半夜几点,只要一听到水声,就得立马起床接水,家里的水缸、水桶、洗脸盆、洗脚盆,能盛水的容器通通用来装水,但是夏季用水量大,这些水远远不够一家三口使用,经常陷入没水用的窘境。无奈之下,张先生和家人只得步行回乡下老家洗澡,衣服也都在乡下老家洗。“前两个月有连续停十多天的时候,我们只得买桶装水做饭,由于一次性饭盒能省下洗碗的水,所以受到不少居民的青睐,几乎天天都在用。”
同街居民严大友说,他和70多岁的母亲两个人在家,自己平时上班没时间做饭,没水也不能做饭,索性两人都吃起了盒饭。严大友说,如果偶尔来水了,家中有储备的水,才会在家做饭,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外吃饭。
随后,记者走访了禹王街南段二十多家住户,他们所在的小区都没有水。据李红梅介绍,禹王街南段道路两侧大概有400多户居民,也就意味着,这些居民都缺水吃。采访中,记者还注意到,几乎每栋楼的楼梯口都安装有水泵,居民解释说,由于禹王街南段地势较高,水压不够,即使是一楼,也要使用抽水泵才能顺畅地用水。
正在进行供水管道改造将逐步恢复供水供水站
针对响滩镇多位居民反映的吃水难问题,记者采访了响滩镇供水站相关负责人。
据平昌县乡镇供水管理总站响滩供水站站长周泽民介绍,响滩镇场镇规划范围内的居民从去年6月11日开始使用友谊水库的水。“最开始响滩镇只有5000人,近几年镇上人越来越多,现在有3万多人,原来的供水管网完全不能满足现有居民用水需求。禹王街南段是近两年新发展的街道,没有纳入场镇自来水主管网,南段大概有几百户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一部分安装了小管道直接从镇上水库取水,但由于地势较高,只能用抽水泵解决用水问题;一部分居民用井水;一部分安装管道取山上的泉水。”
周泽民说,禹王街经常缺水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取水点友谊水库主水管安装有问题。记者来到友谊水库,水面上白色供水主管道清晰可见,工作人员正在对管网进行改造。周泽民解释说:“我们现在正在解决取水点主管道安装的问题,我们之前的主水管没有深埋,一旦长时间不下雨,水管就裸露在水面,就会直接造成断水停水。”
周泽民介绍,除了对友谊水库主水管道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目前正在对场镇主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将之前未被纳入自来水主管网新增城镇区域重新全部纳入,包括禹王街南段,争取在一个月内实现统一供水。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