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水厂反应沉淀池。市水务局供图
践行新思路,适应新常态
凝聚浏阳水务改革发展正能量
——访市水务局局长邓华
水务局·思路
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上级水务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水务发展新机遇,夯实农村水利、拓展城市水利、注重生态水利,圆满完成“十二五”水务改革发展任务,逐步构建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水务体系,为浏阳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务保障。——市水务局局长邓华
亮点
水务管理进入“信息时代”
手持GPS定位仪,现场测量山塘、河坝、沟渠等长度、宽度,并对工程量进行预算,在同一角度拍摄施工前、中、后、三张照片,建立项目档案,对借用项目套取资金的情况,给予直接否决。这是去年全市水利冬修督查时的工作亮点。
近年来,市水务局坚持把“提升管理水平”作为水务发展的动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大力开发、引进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助推水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GPS核定水利冬修项目就是我市水务管理中的一项新举措。
为了强化水利工程现场监管力度,去年市水务局投入180万元引进了手机定位视频考勤系统等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施工单位“五大员”驻工地带班生产期间,每天必须上传至少一张(段)有本人容貌的现场工作照片或视频录像,进一步规范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确保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为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市水务局还自主开发出了一套工程管理系统。作为全国首创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工程开工前管理、施工中管理、验收管理(法人验收、政府验收)、辅助管理、报表统计和系统管理,涵盖工程建设全过程,从而满足水利工程建设公开透明需求、统一管理需求和工程建设信息化需求,提高了我市水务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水利部、省政府和省水利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浏阳日报记者罗方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水务工作也不例外。浏阳是全省水利大市,蓄水总量达到5.1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2.13万亩,那么水务部门将如何践行治水新思路、适应水利建设新常态呢?
“新常态需要新驱动,新常态须有新办法,我们将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水务发展新特征,紧紧抓住水务改革发展重大机遇,因势而变,顺势而为。”市水务局局长邓华表示,今年全市水务系统将在转变水务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水利支撑保障水平。
去冬今春完成2.6万公里渠道清淤
春季的浏阳大地,生意盎然。行走在永安镇的机耕道上,一蔸蔸绿油油的秧苗正迎风生长,散发出勃勃生机。“多亏了去年开展的农田水利畅通工程建设,现在‘放水’轻松多了。”站在田埂上,永新社区的种粮大户王德清直竖大拇指,今年他承包的300亩水稻,再也不用为灌溉而担心了。
去年10月,我市启动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全市迅速掀起了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各级领导最重视、资金投入最多、媒体报道最关注、群众参与最广泛、建设效果最好的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
据统计,去冬今春,全市共发动群众投劳90余万个工日,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一处,病险渡槽除险加固61处共5173米;实施山塘清淤、骨干山塘除险加固、河坝修复、机埠更新改造等工程1282处,实施田间渠道清淤整治工程2.6万余公里。
除了农田水利畅通工程,2014年全市还实施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3处。截至目前,38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有6座水库通过蓄水验收,28座具备蓄水验收条件,其余4座水库正在督促施工单位抢抓工期,预计5月完成水下工程,达到蓄水验收条件;5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除板溪、中塅水库外,其余水库也将在本月底完成水下工程,达到蓄水验收条件。这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解决18.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自来水通了,以后烧水、做饭更放心了。”看着水龙头流出白哗哗的自来水,枨冲镇平息村的杨绍平脸上“写”满了笑意。3月5日,随着枨冲、葛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全面通水,枨冲、葛家有4.2万群众告别吃井水时代。
枨冲葛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省水利厅设计批复、长沙发改委立项、中央财政预算、地方配套资金的民生项目,总投资额达1100万元。
今年1月10日工程全线铺开,为确保工程进度,项目专门成立了安全饮水项目总体领导小组,并下设综合协调组、环境秩序组和工程技术组。通过积极配合,分工协作,项目克服了复杂地形等困难,只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及沿线管网铺设工作,并成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的样板工程。
“新常态要求水务部门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为人民群众提高更加坚实的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保障。”邓华介绍,通过倒排工期,多个工作面日夜施工,责任到人,主要负责人驻乡镇、守工地等超常规工作措施,目前2014年度7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经基本完成。
而根据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投资计划《湘发改投资(2014)1075号》的通知,今年全市还将启动马尾皂水厂、溪江乡水厂等24处工程,解决18.1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目前各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访谈
构建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水务体系
浏阳日报: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水务改革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三五”水务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之年。那么,今年全市水务工作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邓华:今年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投资任务5亿元,实施50个兴水利、除水害、保民生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清淤山塘882口,疏浚沟渠1万公里,新启动除险加固水库36座,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处,解决18.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浏阳日报:围绕2015年水务工作的主要指标,全市水务工作重点是哪些?
邓华: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抓好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依法逐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建立基层防御山洪灾害网格化责任体系,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应急处理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深化农田水利畅通工程三年行动,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三是强力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
四是全面加强基层单位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突出水工管单位规范管理,提升乡镇水管站能力水平。
五是继续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认真做好水利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加强水利工程科学化管理。
六是狠抓党风廉政和队伍建设。着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水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同落实。强化干部职工培训、培养、管理和考核,打造一支结构优化、专业合理的人才队伍。
来源:浏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