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特事特办、突破常规、先行垫资、先行开工是建区三年形成的“龙华风格”。龙华新区建区后,曾遭遇一系列困绕新区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卡脖子”难题,比如道路交通、供电供水、学位床位等等。面对这些等不得、靠不起的问题,新区勇于担责、突破常规,开辟出一条特事特办的路径。比如,由区财政全额出资回购梅观高速,实现梅观高速取消收费进行市政化改造;比如打破常规主动争取担当跨区交通项目组织方,先行垫资开工,实现了德政路当年施工当年通车;比如压缩审批程序,助推民顺学校等一批民生项目快速投入使用。目前,随着新区产业规模的迅速壮大和大量新增人口的持续流入,居民饮水问题成为新区的又一个“卡脖子”问题,针对这个难题,新区再次以特事特办的“龙华风格”予以应对。
水厂扩建保障片区供水
当天下午, 调研队一行先后实地查看了观澜茜坑水厂二期工程新建生产线的运营情况以及民治华侨新村的给水管网改造、城中村消火栓管理等情况。
在观澜茜坑水厂,调研组现场查看了水厂新建生产线的运营情况,听取了扩建工程情况介绍。据深水龙华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观澜办事处原有3座水厂,分别为茜坑水厂、大水坑水厂和牛湖水厂。这三座水厂总设计供水规模为18万吨/日,其中茜坑水厂一期工程为15万吨/日,而大水坑水厂和牛湖水厂的供水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2万吨/日和1万吨/日。
据介绍,为了满足观澜片区的供水需求,观澜茜坑水厂二期工程于2013年1月开始动工,工程总投资为2.53个亿元,设计规模15万吨/日,投产后,观澜茜坑水厂一、二期总供水能力将达到30万吨/日,能有效保证观澜片区的供水。
管网改造实现自来水入户
随后,调研队一行来到了位于民旺路南侧的华侨新村,查看了华侨新村的给水管网改造、城中村消火栓管理等情况。
据介绍,作为对原民治水厂供水范围内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完善的专项工程之一,华侨新村给水管网改造共涉及居民楼栋79栋,服务人口4440,改造面积7.6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09万。调研现场,姜建军和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总投资109万的工程将惠及4440多口人,即平均每位住户身上花费不到250元,便解决了困扰华侨新村多年的自来水供给问题,实现了让居民喝上安全水的愿望。该工程除华侨新村外,还包含原民治村级水厂供水范围内的东泉新村、南泉新村、宝山工业区、民治公园、第一工业区、向南村、塘水围、沙元埔、东边村等9个社区。
据了解,目前新区正大力推进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和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深水龙华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四、五期社区管网改造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工,目前希望新区政府能够加快推进六、七期社区管网改造进度,争取在2016年实现工程全部竣工。
提前一年喝上安全水
据介绍,深水龙华于2013年8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供水业务经营范围为民治、大浪、观澜、龙华四个办事处行政区域,服务面积175平方千米,服务人口约300万。深水龙华成立以来积极落实村级水厂关停工作、加快水厂建设和社区、市政管网改造等具体任务,逐步开展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制定了“力争3年让全体居民喝上安全水,8年让全体居民喝上优质水”的目标。
去年,深水龙华供水工作实现了“两个平稳”、“三个增长”,其中不仅完成了观澜茜坑水厂二期建设,同时完成了12个社区管网改造工程和投资4.16亿的三、四、五期社区管网改造的前期工作。预计到2015年底,三、四、五期社区管网改造工程以及2014~2015年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将全部竣工。这意味着新区所有缺水片区将接通自来水,居民用水水质提升,水量水压得到保障,全体新区市民将比预期提前一年喝上安全水。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