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凌晨,淄博下起了零星小雨,这让淄博市大武水源管理处处长魏洪涛有些许兴奋,只要有降水,大武水源地就能得到有益补充。可是区区1毫米的降雨量,又让他有些怅然若失:“现在大武水源地担负着为中心城区、临淄、齐鲁石化等区域供应生活及工业用水的重任,每天对外供水36万立方米,可是现在能够得到的水量补给还是太少了。”
淄河水脉汩汩而来,在临淄城区西南汇聚成大武水源地。齐风泱泱,淄水汤汤。大武水源地已成为支撑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水之命脉”。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淄博带来“十年九旱、旱涝交替”的水文气象。面对2014年淄博遭遇的五十年一遇旱情,大武水源地这一战备水源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武有水淄博安
3月18日,记者探访了全市最大的水源地——— 大武水源地。在淄博市大武水源管理处,一张大武水源地明细图标,将水源地完整地展现在记者面前。309国道以南、淄河以西、北刘征村和徐旺村以北、冯北公路以东的闭合区域,面积148.3平方公里,其中主要集中开采区面积43平方公里,共有地下水井300余眼(不含农用井),东西沿胶济铁路、南北沿辛泰铁路呈线状分布。
淄博市大武水源管理处副处长边农方告诉记者:“谈起大武水源地,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整个区域包含浅层地表水和深层岩溶水。关于大武水源地对外供水,说的是深层岩溶水。主要补给来源是淄河流域大气降水入渗地下后,沿淄河断裂带向北运移补给。包括大武、辛店、南仇三个地下水富水地段。之所以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水源地,是由该区域的地质特点决定的。因为地壳变动,该区域形成了3面闭合、东面开放的“地下长城”,整个淄河流域的地下岩溶水流淌至此后,不能继续向外渗漏。于是大武水源地成为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也承担起为淄博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用水保障的重担。”
一直以来,这里也是淄博最大的水源地,可以说“大武有水淄博安”。边农方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武水源地汇集了淄博123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岩溶水,甚至一直到淄河东岸青州等区域的地下岩溶水,可谓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下水库。尤其在无客水调入、上游太河水库水量严重不足的连续枯水年份(1988年至1990年上半年),由于大武水源地具有储蓄水资源能力大、供水保证率高的独特水文地质条件,为保障淄博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旱情自去年出现并持续发展后,大武水源地的补给水量自然性减少。但是记者了解到,大武水源地因为有着多达123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补给区域,总体水量仍有保证,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保障。
尽管有了黄河长江客水来补给淄博这座缺水的城市,但客水主要作为工业用水,而生活饮用水更多还是依靠太河水库及大武水源地。去年开始的干旱,使得太河水源地在发挥最大供水效能后,因库存水量锐减而暂停向中心城区供水。
在旱情仍有可能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利用大武水源地、进一步夯实大武水源地供水保障?答案毫无疑问是大力开展节约用水。
开展节水用水工作历来已久,淄博市也因为节水工作的突出成效,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在2010年淄博市开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更逐步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瞄准大武水源地供水区的用水大户,强化落实节水措施,引导帮助企业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和设施。
记者在对该区域大型企业调查中发现,原来加工一吨原油,由上世纪80年代耗水1.5立方米降至现在的0.47立方米;过去30万吨乙烯生产设计线一天大约需要27万立方米水,现在生产82万吨乙烯一天用水量降低到12万立方米。
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节约用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生产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仍不时发生。节水、惜水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
实施深水井封井防渗处理工程 加强大武水源地保护
记者调查发现,在大武水源地周边区域,坐落着不少企业,估计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00多家,还有一些小的企业,上游淄河东岸青州市庙子镇附近也有很多中小企业。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关停了大批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污水全部通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
水源地上的排污都没有了,污水全部通过管道进入了污水处理厂,但仍有威胁水质安全的隐患。淄博市大武水源管理处总工程师武三三坦言,淄河断裂带为大武水源地带来丰富水源,虽然大武水源地有它的独特之处——— 有一层岩溶承压水,能防止上层浅水层向下渗漏。但整个水源地上有很多“天窗”,容易造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串层威胁深层地下水,这成为威胁水质安全的重要隐患。武三三表示,有些深水井就是隐患之一。淄博市大武水源管理处处长魏洪涛说:“因为我们用的是地下深层岩溶水,本身的水质非常好,所以看好并管好这块水源地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水利人的责任。”
为此,2014年,淄博市水利部门对大武水源地深水井进行了封井防渗处理。记者了解到,该项工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废弃不用的水井按规范要求进行封填,二是对没有止水防渗处理的水井进行防渗处理,而对深水井防渗处理国内尚无先例。最终,市水利部门通过组织技术力量反复研讨,编制了施工技术方案并通过技术实验进行验证,确定利用井下成像仪探测定位需防渗止水的部位,采用置入新井壁管、注入膨胀水泥封堵的方式进行封堵,在全国同行业首创地下水源地深井封井防渗处理技术。2014年底,排查出的146眼深水井完成了封井防渗处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