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淄博引黄供水工程:14年引来10.5亿立方米黄河水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24  浏览次数:538
淄博引黄供水工程:14年引来10.5亿立方米黄河水

  扩容后的新城水库统筹调蓄黄河水、长江水。

编者按:2014年初,淄博开始遭遇重大干旱,并持续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根据淄博市水文局数据,2014年淄博市累计降水39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0%,比2013年同期偏少44%,为1952年有观测记录以来第二干旱年份,仅次于1989年的345毫米。而淄博是我国110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9.8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232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九分之一,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三分之二。降水不足,对淄博这座缺水的城市,影响自不待言。3月22日至28日是中国水周。连日来,记者实地探访淄博客水利用,探访在干旱形势下淄博用水情况。

3月17日,淄博,干燥一如既往,距离最近一次降水已过了30天。虽然2月15日8:00至16日8:00,24小时内全市只有平均6毫米的降水量,但是对于干渴的淄博来说,雨水贵如油。

在遭遇如此旱情的状况下,引黄工程的巨大作用更加凸显。据了解,引黄工程运行近14年来,累计引黄河水10.5亿立方米(不含高青农灌用水),汩汩清流解了淄博“燃眉之急”,引黄干渠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淄博工业的“水支柱”。3月17日,记者探访了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深入了解支撑淄博近半工业产值的水脉。

打通黄河水入淄路径

在高青县常家镇的黄河南岸,有个知名的小渔村,名为“刘春家”。之所以知名,是因为这里有一处引黄闸口。作为人工修建的这处大闸,曾经作为高青县引黄河水进行农灌的闸门。随着引黄干渠的建成,这里成为淄博名副其实的重要补水口,也成了淄博吸取黄河母亲河“乳汁”的唯一渠道。

之所以这么说,是淄博的水系特点所决定的。淄博市水利与渔业局相关人士介绍,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鲁山以南属于淮河流域,鲁山以北属于独流入海的小清河水系。作为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大气降水是淄博市水资源的唯一补给源。根据水利部门多年数据测算,淄博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57.8毫米,水资源可利用量9.8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3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可利用量的1/9,占全省人均可利用量的67%,属于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淄博市解决水量性缺水的唯一途径就是引用客水。”淄博市引黄供水管理局副局长郭兆学说。

据其介绍,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就是为解决淄博水资源短缺而建设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设计总供水规模50万吨/日。一期供水规模25万吨/日,2001年9月28日竣工通水。供水区域覆盖了高青、桓台、张店、临淄、周村及淄博高新区,供水管线总长130公里。

而刘春家引黄闸就是淄博引黄工程的源头。3月12日,记者沿干渠由此向南,沿着黄河水“进城”路径前行。发现黄河原水经过沉沙条渠后颜色变淡,完成泥沙沉降。之后经过输水明渠,进入高青境内大芦湖水库和桓台境内新城水库储蓄起来。经过泵站加压后,黄河原水进入位于桓台境内的新城净水厂,成为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成品水。

从此,流淌了几千里的黄河水彻底融入淄博,融入到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中。

淄博工业不再喊“渴”

淄博市水文局数据显示,2014年淄博市降水严重不足,遭遇严重旱情。在如此干旱的背景下,淄博并没有出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为缺水而导致的停产情况。原因无他,以黄河水为代表的客水滋润了整个城市。

罗东是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环保科科长,3月18日,他告诉记者:“水,在我们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现在我们公司日平均用水量为7万-8万立方米。目前我们集团公司建了2个总容量为20万立方米的集水池,通过两路供水到集水池后,各用水单元再根据计划取水。”据介绍,2004年6月该公司从新城水库引水使用后,大大缓解了原来的用水紧缺情况,2010年5月又铺设了从大芦湖引水的管道。“自从我们公司使用上黄河水以后,再不用因为缺水而发愁。更重要的是,有了黄河水的供给,我们不用再开采地下水,一方面可以保护生态,另一方面填补了地下水取水量有限造成的扩大生产用水缺口。”罗东说。

据了解,近年来,桓台县化工造纸、发电等工业企业迅猛发展,成为桓台县的支柱产业,但区域内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取水井已深达600米。引黄供水工程向桓台各大用水企业供水,实现了黄河水与当地地下水的置换,减少地下水开采量10万立方米/天,大大减轻了当地地下水的负担,有助于生态修复和保护。

引黄供水的作用,还不仅仅局限于此。郭兆学告诉记者,引黄供水的经济效益显著,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发展用水。淄博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曾经因为缺水导致部分企业停产,也曾经因为缺水与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失之交臂。黄河水的引入,推动了一大批工业项目立项和开工建设,为齐鲁石化72万吨乙烯扩产、齐鲁化学工业区、博汇集团30万吨造纸、宏达公司200万吨钢铁、东岳集团氟硅材料工业园、张店钢铁总厂搬迁等大项目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齐鲁石化乙烯扩产项目,在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运行前,就曾因为水资源论证未通过而未获有关部门批准。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通水后,国家有关部委组织专家现场论证,确认引入的黄河水能够保障齐鲁石化72万吨/天扩产项目用水,该项目才终于获得批复。目前淄博市新上工业,进行项目水资源论证,大部分以黄河水为水源,现在再没有因为水源不足而造成项目搁浅的问题。

大旱之年不再看天喝水

现年66岁的王峰是淄川区太河镇人,在他的记忆中,年轻时经常“打水仗”,下到几十米深的水井里,用碗将水收集到桶里,对他和街坊邻居来说算不得新鲜事。尤其是1989年大旱,当时淄博遭遇三年连旱,其中1989年降水最少,整个夏天到处都缺水,很长时间内不舍得用水洗衣服。

据统计,1989年淄博遭遇特大干旱,淄博市农业受旱面积13.33万公顷,其中4万公顷绝产;2000年遭遇大旱,临淄区许多机井抽干报废,农田得不到及时浇灌,市政府被迫实行枯水期水价政策。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通水后的2002年,淄博市再次遭遇大旱,降雨量较常年偏少387%,地表水面临枯竭。但得益于引黄供水工程,当年完成城市供水量5630万立方米,保证了城市生活生产正常用水。

“当然,引黄供水后也实现了城市多水源供水。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通水运行以来,已经多次在其他地下水源供应出现异常时,及时发挥补充替代作用,避免了因单水源供水造成城区停水,保障了中心城区供水的安全稳定。”郭兆学说。目前,黄河长江客水和太河水、大武水一起为中心城区构建起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

黄河水的持续引入,也为农业抗旱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证了北部高青县的农业灌溉用水,另一方面有效涵养了高青、桓台、周村、临淄等引黄受水区的当地地下水,为抗旱储备了较为充足的战略性水源。引黄供水还对涵养大武水源地起到积极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淄博市遭遇连年干旱,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降至海拔以下14米,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区。引黄供水工程通水运行后,置换出了大量的大武水,使得大武水源地得以减少开采量实现了有效涵养。据统计,引黄供水工程通水前后的2001年7月、2002年7月,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分别为海拔以下0.64米和海拔8.46米,一年之间上升9.1米。经过多年涵养,大武水源地地下水位一度稳定保持在30米左右。

事实上,引黄供水的生态效益也在近年凸显。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通水后,从2002年起实施了三次“引黄济湖”应急调水,向马踏湖区调水1300万立方米,恢复了湖区的生机和活力。2012年,桓台县开工建设了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工程,同样引用了黄河水。而2014年大放异彩的红莲湖公园,每年引用黄河水300万立方米,如今已经成为桓台县一张亮丽的风景名片。在高青,通过在2011-2012年引用黄河水1200万立方米,千乘湖愈加彰显魅力,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让客水资源发挥效益

记者采访了解到,淄博投资7.618亿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完成南水北调地方配套工程,实现长江水供水到户到企业,成为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开始发挥效益的重要标志。2013-2014年度,淄博市已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引水指标,足额引用长江水1504万立方米。

3月22日,淄博市水利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水北调淄博境内工程包括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和续建配套工程两部分。干线工程主要沿小清河北岸布置,总投资约7亿元,总长45.38公里,输水规模50立方米/秒,途经高青、桓台两县,涉及黑里寨、花沟、高城、马桥、荆家等5个镇、73个行政村。其中,一期引用长江水5000万立方米/年,供水区域辐射张店区、周村区、临淄区、桓台县和淄博高新区。按照全省统一指挥调度,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两次分别引用长江水1002万立方米、502万立方米,共计引水1504万立方米。引水经过净化处理,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江水在淄博进工厂、进家庭、进河道、进湖泊,水质、水量双达标,发挥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面对今年又可能持续发展的旱情,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利用客水资源,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是解决淄博水量性缺水的唯一根本途径。

文/图 记者 孙银峰 常萍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