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年年开,环境岁岁提。
目前,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污染治理,成为各地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晒出成绩单的同时,分别做出了今年的工作重点任务部署。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建设美丽浙江。以治黑治臭味重点,切实加强水环境治理,力争到2017年消灭黑臭河,省控监测断面劣Ⅴ类水质比重下降到5%左右。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综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点水域,确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比例超过50%。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如辽河率先在“三河三湖”的黑名单中摘掉了重污染“黑帽子”;在松花江流域,只生存在优良水质中的桃花水母重现芳踪……2013年,我国七大水系监测的577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6.7%,比2012年上升2.6个百分点;劣Ⅴ类占10.8%,比2012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我国当前的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400万吨左右,氨氮排放量在245万吨左右,远远超过了目前的环境容量。有专家测算,这些总量必须要削减30%~50%,我国的水环境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除各级领导的重视外,更有赖于资金的投入。山东省提出,2015年,在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方面,安排1.03亿元,支持小清河、马踏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安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4.47亿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为民办实事中,有关水的实事位列其中。如浙江省“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湖南省明确提出:“解决3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厂水质达标,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重庆市提出:“解决95.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环保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的理念。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政府“一把手”在水上做文章,水污染治理成为新常态,新常态必将带来新变化。
两年前,先有浙江企业主悬赏20万元,请瑞安市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又有网友出价30万元,邀苍南县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请局长游泳,是中国式的愤怒和呼喊,中国式的智慧与无奈。而在2014年,温州企业老板相约下河,水污染治理谁也不是旁观者。
期待有一天,环保局长们不再是被邀请下河游泳,而是可以和市民们自由地在江河湖泊中肆意畅游,那感觉想必很爽。数字看水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污染治理,依然是各省政府报告中重点阐述的内容之一。【京津冀】
■在1月23日举行的北京市人大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说,2015年,北京市建成密云水库调蓄等工程,完成南水北调后续配套规划,建设改造300公里供水管网。全面完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任务,再生水年利用量由8.6亿立方米增加到9.5亿立方米。
■2015年,天津决定深化清水河道行动。继续配合推进河道清淤、水系联通、堤岸改造等工程建设,实现河流水系水清岸绿。加大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力度,强化海河段面水质监测,确保水质达到Ⅴ类以上标准。
■2015年,河北省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综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点水域,确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比例超过50%。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年内实现压采地下水14.6亿立方米。
【江浙】
■江苏省决定新增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建设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500公里。新增自来水日深度处理能力130万立方米,再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苏北地区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
江苏省2015十件实事中,包括“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
■浙江定于2015年基本完成全省5000公里黑河、臭河治理。全省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1个百分点,钱塘江、太湖流域未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实施一级A提标改造。浙江省今年向群众征求并明确了10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也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