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础上,立足实现供水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健全了供水管理责任、供水安全运行、水质水量保障“三大机制”, 确保了供水工程安全长效运行,使城乡百万居民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全市城乡供水管网压力达标率、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100%,群众用水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一是健全供水管理责任机制。市政府出台了《滕州市城乡公共供水管理办法》,成立了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处,明晰了供水工程产权和建设管理职责分工,明确由副科级单位城乡供水中心为经营管理责任主体,并把供水安全管理列入镇街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了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维护、水源地保护等制度,确保了工程建设管理职责到位,有章可循。
二是健全供水安全运行机制。对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实行统一水质水量、统一供水服务、统一供水价格,全部由城乡供水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并在21个镇(街)设立了供水管理站,明确村级管水员1293名,全方位强化供水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同时建立了24小时应急抢修队,成立了供水管理监察中队,配备执法人员57名,坚持集中查、长期管,实行破坏供水设施、违章用水举报奖励制度,加大执法巡查、抢修维护力度,确保了供水工程规范安全运行。坚持饮水安全的公益性,合理确定水费价格,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免收水资源费及污水处理费,按每立方米1.3元收取,比城市居民降低1元,使农民用得起、工程能持续运行,并对水价、用水量定期张榜公布,形成了“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是健全水质水量保障机制。严加管理保护饮用水源地,在水源地、水厂设立视频监控点39处,安装无线报警设备34部,为保障水源安全构筑了防控体系。投资580万元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具备106项指标检测能力的水质检测站,设立68处水质监测点,对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实行24小时实时监测,保证了水质安全达标,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同时,对集中供水管道进行联网,各供水区实现了互联互通,供水资源统一调配,并在供水主管网设立数据采集点76处,对管网压力、流量进行实时监测,提升了安全供水保障、应急反应和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切实保证了供水水量充足、水压稳定。(滕州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