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45个湖泊联动江城力争不再“看海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5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浏览次数:424
      记者昨日从武汉水务部门获悉,武汉市水务局会同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的《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已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通过专家审查,拟上报市政府审批。按照有关规定,《规划》从即日起向社会公示,请广大市民和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重点路段有效应对百年一遇暴雨

据了解,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包括7个中心城区、2个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武汉市化学工业区的管理范围,总规划面积152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数据基准期为2012年,近期为 2013年-2017年,中期为2018年-2025年,远期为2026年-2030年。

规划中远期目标为:一般地区要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重点地区和路段要有效应对100年一遇的暴雨;中期目标为:有效应对20年一遇的暴雨(日降雨量249毫米、小时降雨量78.3毫米);近期目标为:有效应对10年一遇的暴雨(日降雨量205毫米、小时降雨量68.2毫米)。

换言之,到2017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涝设置起码要达到能应付十年一遇暴雨的标准。

45个湖泊纳入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据介绍,为构建适合武汉特点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规划》在高标准建设城市排水管、渠、泵站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武汉市的湖泊资源优势,在个别排水不利地段,利用绿化用地建设地下调蓄池或下凹式绿地等分散型综合措施,短时蓄积溢流雨水。

具体而言,就是在基本维持现有排水系统分区的基础上,将武汉市中心城区划分为22个系统(水系)分区,其中汉口地区6个,以直排为主;武昌地区和汉阳地区各8个,除临长江、汉江的小型系统维持直排方式外,武昌和汉阳的其它地区均采取先蓄后排的排水方式。

为此,武汉中心城区45个湖泊均被纳入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调蓄总面积近210平方公里。其中位于规划的雨污合流地区湖泊只承担超标暴雨的调蓄功能,包括紫阳湖、晒湖、小南湖、鲩子湖、机器凼子、汉口北湖、汉口西湖、后襄河、菱角湖9个湖泊。其余36个湖泊均需承担常规暴雨和超标暴雨的调蓄任务。

抽排能力和管渠长度都将翻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规划》提出,至203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22个排水系统将新建出江泵站10座,改扩建出江泵站25座。届时,武汉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的总抽排规模将由2012年的903立方米/秒提升至2258立方米/秒。到2030年,中心城区管渠规模将由2012年的1604公里增加到3918公里。

相关信息显示,2011年武汉市发布了88处易渍水点,到2012年下降到54处。应该看到,随着政府每年对排水设施的投入,一批批老渍水点正逐步被“消灭”,但新的渍水点也在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扩张而出现。武汉城市排水防涝任重而道远,需要从总体上做好规则,统筹安排,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的出现。

一位水务专家对记者表示,正在公示的《规划》是根据武汉市城市特点制定的,但需要指出来的是,武汉市在排水建设上有历史欠账,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即使按这个规划实施,基本上也要等到2017年之后,武汉市的排水能力才能真正的“提档升级”。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ios开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