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9月底,这条全长67公里的运河将开通运行。届时,万里长江与其最长支流汉江将在中游对接,进一步把江汉平原的航道网织密。“引水兴航,江汉齐飞”的和谐局面正逐步形成。
梦想照进现实
7月下旬,“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团一行来到江汉运河长江进口处的荆州龙洲垸,一座千吨级船闸及其附属设施都已经建好。见我们来,船闸管理部门特意把长江一侧的闸门打开,水位相对高些的长江水涌入船闸内。透过船闸引航道望去,不远处的长江主干线上的船舶来往频繁。
“只要把另一扇闸门打开,长江水就能通过江汉运河与汉江水连通了,1000吨级货船和一顶二单排双列1000吨级船队就能顺利来往,多年的梦想将变成现实。”湖北省引江济汉工程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伟向“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团一行介绍说,目前他们正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有序地为运河9月底开通运行作好准备。
王伟所说的梦,是一个做了多年的梦。
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对汉水开发提出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沟通长江、汉江航运的两沙运河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湖北提出江汉运河发展总体规划。进入新世纪后,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谋划兴建,原交通部和湖北省提出与江 2009年11月,江汉运河航道工程建设启幕——利用引江济汉引水干渠,在保证调水的情况下,满足航运要求,沟通长江和汉江,发展现 据了解,作为全国高等级航道网建设项目之一,江汉运河全长67公里,按照限制性三级航道建设,除了水利和航运功能外,还具有为腹地防洪、灌溉、生态补水等功能。
省级头号工程
“目前运河主体基本竣工,具备船舶进闸通航的所有条件。50多座跨河桥梁也全部建好,两岸沿河公路正在抓紧施工。”谈起这些,王伟长长地舒一口气。
据介绍,作为湖北省头号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进行的4年多时间里,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湖北省委、省政府及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多次现场督导、协调。广大建设者直面点多、线长、面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艰难等困难,顶严寒、冒酷暑,克难攻坚,实现了江汉运河工程又好又快的建设目标。
4年多来,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无安全事故发生;未发生一起违纪违规违法事件。为确保工程如期完成,王伟和工程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已连续4年未回家过年,与众多工程建设者一道坚守施工现场,其他节假日加班加点更不用说。“尽管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但能为引水兴航、促进物流发展做点事,一切付出都很有价值。”王伟表示。
八百公里“黄金环”
“你看,67公里运河打通后,不仅来往长江和汉江的船舶无需绕道武汉,可缩短水运里程681公里,而且将形成一条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指着江汉运河办公室里湖北省水运“十二五”规划图,荆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长骆春征对“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团一行说。
据了解,船舶由长江中游沙市到汉江中游潜江,走江汉运河,67公里到达,比沿长江绕道武汉缩短水运里程681公里;由沙市到汉口,走江汉运河,经汉江到汉口,337公里到达,比沿长江缩短水运里程141公里。
运河通,水网活。江汉运河北联汉江,南至长江,流域涉及16省市。江汉运河通航后,江汉平原以江汉航线、内荆河、田关渠、东荆河、通顺河等为骨干的通航河流将进一步贯通成网,进而连接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沟通两湖(湖北、湖南),衔接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加快水运振兴,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江汉运河将成为一条纽带,连接起从武汉城市圈到长江经济带、从江汉平原到洞庭湖平原、从西部大开发到中部崛起等诸多要素。这是一条财富之路。”王伟分析着江汉运河的巨大作用。
不仅如此,67公里运河串起了湖北4市中11个距市区较远的典型农业乡镇,湖北省正依托这条运河积极谋划建设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
“等到9月底运行之时,一定再请你们来,一起见证江汉融合、船流交汇的历史时刻。”王伟对“走读长江、感知脉动”主题采访团一行发出热情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