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政府近日通报今年前三季度新城区湖泊水环境综合考核结果,蔡甸区名列榜首。蔡甸区政协对此功不可没。在治理湖泊水环境中蔡甸区政协提出的“两手抓”,使蔡甸区域内湖泊水质有了根本性好转,通过武汉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考评组评审,一致认为,该区湖泊水质达到三类饮用水标准,武汉市后备水源水质得到保障。
蔡甸区是武汉市近几年来崛起的新城区,区域内有27个湖泊,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其中18平方公里的后官湖、10平方公里的西湖分别是武汉市和蔡甸区后备水源地。这个过去以农业为主导的武汉边远城区,成为武汉市五个新城区发展较快的地区。工业的发展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2005年以前湖泊水质基本稳定在三类,2010年大部分湖泊水质降为四类,个别受污染严重的湖泊水质降为五类和劣五类。
水环境问题引起了蔡甸区政协高度关注,对于如何解决建设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这对矛盾,该区政协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了“两手抓”建议: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管理机制。区政府积极采纳,并将解决区域水环境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区政协从2009年开始将水环境保护列入重点督查项目,每年组织委员对湖泊水环境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发现问题及时建言,当好参谋。
在硬件建设上,2008年总投资1.24亿元的蔡甸区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第一期工程2011年通过湖北省环保厅验收,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第二期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届时该区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10万吨/日。
在管理机制上,建立了五度招商的原则,将五度招商中的“环保成度”作为一票否决,区环保局通过在线监控时时掌握污水处理情况,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工业项目被拒之门外;实行目标管理,将湖泊保护纳入全区绩效目标考核,对13个涉湖保护的街乡镇下达具体工作任务,限期整改;开展联合执法,区环保局、水务局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在涉湖的企业、区域和7大重点湖泊建立了35个环境监测站。
蔡甸区是武汉市近几年来崛起的新城区,区域内有27个湖泊,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其中18平方公里的后官湖、10平方公里的西湖分别是武汉市和蔡甸区后备水源地。这个过去以农业为主导的武汉边远城区,成为武汉市五个新城区发展较快的地区。工业的发展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2005年以前湖泊水质基本稳定在三类,2010年大部分湖泊水质降为四类,个别受污染严重的湖泊水质降为五类和劣五类。
水环境问题引起了蔡甸区政协高度关注,对于如何解决建设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这对矛盾,该区政协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了“两手抓”建议: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管理机制。区政府积极采纳,并将解决区域水环境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区政协从2009年开始将水环境保护列入重点督查项目,每年组织委员对湖泊水环境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发现问题及时建言,当好参谋。
在硬件建设上,2008年总投资1.24亿元的蔡甸区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第一期工程2011年通过湖北省环保厅验收,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第二期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届时该区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10万吨/日。
在管理机制上,建立了五度招商的原则,将五度招商中的“环保成度”作为一票否决,区环保局通过在线监控时时掌握污水处理情况,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工业项目被拒之门外;实行目标管理,将湖泊保护纳入全区绩效目标考核,对13个涉湖保护的街乡镇下达具体工作任务,限期整改;开展联合执法,区环保局、水务局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在涉湖的企业、区域和7大重点湖泊建立了35个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