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治理水污染成为明年通水前的关键工程之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调办”)会同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评估表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历史上长期水质较好的中线水源区,近年来污染排放量逐年增加,结构性污染突出,面源污染严重,一些尾矿库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在此背景下,部分入库支流、主要城市河段和局部库湾水质较差。其中,神定河、泗河等9个河段水质超过《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防治规划》)要求目标。
目前中线水源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监测能力薄弱,水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国调办环保司司长石春先表示,从现实观察,中线水源地保护内在动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从长远考虑,如何有效破解水质保护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线治污的最大难题。
为了确保明年通水前水质符合要求,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调办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实施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将中线治污成效与水源地政府政绩挂钩。
在此背景下,部分入库支流、主要城市河段和局部库湾水质较差。其中,神定河、泗河等9个河段水质超过《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防治规划》)要求目标。
目前中线水源区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监测能力薄弱,水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国调办环保司司长石春先表示,从现实观察,中线水源地保护内在动力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从长远考虑,如何有效破解水质保护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线治污的最大难题。
为了确保明年通水前水质符合要求,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调办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实施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将中线治污成效与水源地政府政绩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