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以来,巴安水务(15.680,-0.63,-3.86%)、兴蓉投资(7.28,-0.14,-1.89%)等多家上市水务公司连连中标大单引发大涨乃至涨停。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市政公用建设相对滞后,出于民生考虑,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华融证券市政公用建设分析师易晶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水工业网CEO张颖夏表述了类似观点。不过,他进一步指出,目前也仅仅是看好城市污水处理和相关的管网设备制造行业。至于处于民生重要地位的供水行业他表示短期内很难看好。
然而,供水行业投资市场巨大。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共有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按照新国标要求,全国自来水企业在生产工艺、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必须进行大量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
另外,今年5月出台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显示,中国城镇供水领域的投资需求大约为4100亿元,其中包括水厂改造投资465亿元,新建水厂投资940亿元,自来水管网改造投资835亿元,新建管网投资1843亿元,水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5亿元,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投资2亿元。
张颖夏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尽管供水业未来面临巨大的投资市场,但是由于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这个行业短期内很难有大量的社会资本流入。
水价难定
“自来水价格不合理,直接导致了社会资本的参与风险,没有企业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大部分自来水厂亏损严重,如果水价改革无法推进,就很难形成投资热潮。
据发改委和住建部统计,中国现在城市的自来水厂有30%是亏损的,与水费附加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也不到位,大概全国有1/4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转中也是亏损的。
“自来水价格偏低,企业仅能依靠政府补贴才能勉强生存,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城市自来水价格制定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在特殊时期难以维持生计,减小了缺乏雄厚资金支撑的企业积极性”。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分析。
“但是,大家现在都在回避这件事。公众不愿意主动追究企业水质不达标的责任,而政府因为无法保证自来水的新国标,也暂时不想去谈自来水提价改革”,张颖夏表示,自7月1日推出新国标到现在已经3个月有余,却没有看到一例消费者起诉自来水不达标的案例,这在国外是很难想象的。“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公众的维权意识低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维权成本太高。目前,国内要提起诉讼就要拿出自来水厂不达标的检测证明,而检测这106项标准费用需要2万多元”。
在盘雨宏看来,目前自来水价改革更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局。“由于水价改革不到位,我国30%的自来水厂处于亏损状态,水厂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维修、护理,供水质量无法得到较大提高,居民普遍不愿意接受提高水价,从而造成水务行业资金链条无限恶性循环”。
“目前要想对国内自来水定价还是一个难题”,张颖夏认为,国内自来水影响因素太多,目前很难统一定价。“应该由第三方机构来对公众进行一个全面的调研,否则单纯地谈水价改革根本不现实。很遗憾在国内看不到这种形式的调研”。
“但是,未来水价肯定要改革,这是不容置疑的。就像通讯和IT行业一样,大家能承受起高额的话费就能承受起水价的提升,这是早晚的问题”,张颖夏告诉《中国投资》记者,随着现在很多行业与国际接轨,自来水行业也不可避免,水质标准的提高也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化程度。
易晶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问题是市场化改革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就是要确立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性的观念,改变以往以背离价值的低价提供低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影响的做法。所以,如果未来水价改革到位,政府可能会放开水价管理,由市场来决定。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市政公用建设相对滞后,出于民生考虑,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华融证券市政公用建设分析师易晶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水工业网CEO张颖夏表述了类似观点。不过,他进一步指出,目前也仅仅是看好城市污水处理和相关的管网设备制造行业。至于处于民生重要地位的供水行业他表示短期内很难看好。
然而,供水行业投资市场巨大。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共有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按照新国标要求,全国自来水企业在生产工艺、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必须进行大量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
另外,今年5月出台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显示,中国城镇供水领域的投资需求大约为4100亿元,其中包括水厂改造投资465亿元,新建水厂投资940亿元,自来水管网改造投资835亿元,新建管网投资1843亿元,水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5亿元,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投资2亿元。
张颖夏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尽管供水业未来面临巨大的投资市场,但是由于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这个行业短期内很难有大量的社会资本流入。
水价难定
“自来水价格不合理,直接导致了社会资本的参与风险,没有企业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大部分自来水厂亏损严重,如果水价改革无法推进,就很难形成投资热潮。
据发改委和住建部统计,中国现在城市的自来水厂有30%是亏损的,与水费附加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也不到位,大概全国有1/4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转中也是亏损的。
“自来水价格偏低,企业仅能依靠政府补贴才能勉强生存,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城市自来水价格制定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在特殊时期难以维持生计,减小了缺乏雄厚资金支撑的企业积极性”。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分析。
“但是,大家现在都在回避这件事。公众不愿意主动追究企业水质不达标的责任,而政府因为无法保证自来水的新国标,也暂时不想去谈自来水提价改革”,张颖夏表示,自7月1日推出新国标到现在已经3个月有余,却没有看到一例消费者起诉自来水不达标的案例,这在国外是很难想象的。“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公众的维权意识低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维权成本太高。目前,国内要提起诉讼就要拿出自来水厂不达标的检测证明,而检测这106项标准费用需要2万多元”。
在盘雨宏看来,目前自来水价改革更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局。“由于水价改革不到位,我国30%的自来水厂处于亏损状态,水厂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维修、护理,供水质量无法得到较大提高,居民普遍不愿意接受提高水价,从而造成水务行业资金链条无限恶性循环”。
“目前要想对国内自来水定价还是一个难题”,张颖夏认为,国内自来水影响因素太多,目前很难统一定价。“应该由第三方机构来对公众进行一个全面的调研,否则单纯地谈水价改革根本不现实。很遗憾在国内看不到这种形式的调研”。
“但是,未来水价肯定要改革,这是不容置疑的。就像通讯和IT行业一样,大家能承受起高额的话费就能承受起水价的提升,这是早晚的问题”,张颖夏告诉《中国投资》记者,随着现在很多行业与国际接轨,自来水行业也不可避免,水质标准的提高也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化程度。
易晶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问题是市场化改革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就是要确立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性的观念,改变以往以背离价值的低价提供低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影响的做法。所以,如果未来水价改革到位,政府可能会放开水价管理,由市场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