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云博体育手机登录入口!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
 
供水新闻

问自来水公司:9亿水表改造资金去向何处?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26  浏览次数:567
  司徒望
  旷日持久的广州水价改革,似乎到了可以总结陈词的时候。尽管结局无从改变,但较真、坚韧的广州市民,依然通过诸如微博、媒体等途径,表达他们的态度。日前有物管人士向新快报爆料称,广州实际上并不具备实施阶梯水价的条件——其理由是,有资料显示,广州有过半用户未抄表到户,自来水公司共截留“一户一表”改造资金9亿多元去向不明。而众所周知,“一户一表”、抄表到户是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的前提。
  针对这位物管人士的质疑,广州物价局及自来水公司至今没有任何回应。这让我想起去年广州的士运价调整,为了证明所谓的“企业没有消化燃料成本上涨的空间”,广州物价局不惜在的士成本监审报告中把司机支出部分偷龙转凤变成企业支出部分,最后遭受舆论指责,结果又如何呢?连造假都做得出来,对比一下,这个“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质疑,对广州物价局来说,算得了什么呢?可能连“瑕疵”都谈不上。
  实际上,阶梯水价从来就只是一个可以混淆视听的幌子。从培养市民节能意识的角度,笔者个人是赞成实施阶梯水价的,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阶梯水价本身,指向的是收取水价的方式,不是水价本身,它根本就与涨价无关,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换句话说,降价或者不涨价,都可以实施阶梯水价。更何况,如果真要培养市民的节能意识,从目前来说,技术和法规完善远比价格杆杠更为有效甚至迫切——广州物价局以及行政当局应该不会不知道,在香港用淡水冲厕所是违法的吧?
  所以,笔者非常认同这位物管人士所称的“今年的听证会也会重蹈2005年的覆辙,打着推行阶梯水价的名义,实际上只涨了水价。”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位物管人士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由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近日提交给广州市人大的《关于对拟实行阶梯式水价收费的意见》,从该意见可知,“有50%以上的住宅用户仍由物业公司或单位抄表,并代收代缴水费”。
  不难想象,按照这种情况来实行阶梯水价收费,物业公司肯定会认为自己的利益将受到伤害。相信这也是物管人士向媒体爆料以及物管行业协会向市人大提交反对意见的理由。由于利益争议把矛盾公开化,总比物管行业协会与自来水公司私下勾兑把公众被蒙在鼓里要好得多。对广州物管行业协会来说,借助于媒体寄希望于舆论影响,也许是最后不得已的孤注一掷。
  本来,作为相关利益主体,广州物管行业协会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应该从一开始就出现在公共决策之中的,而不是等到决策出来之后,他们才来表示抗议。而这显示的,正是公共决策之殇以及民众权利贫困的现实。在整个事态进程中,行政行为的脉络再清晰不过:为了涨价不惜赤膊上阵,寻找各种无视逻辑的荒滩说辞,对不同争议和质疑视而不见一意孤行,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制度性的渠道诸如上级行政部门尽管具备了纠偏的力量,可惜他们从来就缺乏纠偏的意愿,人大常委会被寄予了厚望,只是这多少有些“天真”。而非制度性的渠道,比如舆论指责抗议,却从来不具备纠偏的力量——我们能奢望靠区伯去找省物价局投诉来解决问题吗?
  这令人沮丧。按此态势发展下去,舆论追问恐怕不会就此止步。媒体此前的爆料是否属实、9亿水表改造资金去向何处、究竟有多少用户还未“抄表到户”?还请自来水公司给予更有说服力的释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云博官方在线登录网站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