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广州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广州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情况的报告》。按照水价最终修改方案,市民关心的基本水价涨幅达50%。广州市物价局局长罗家祥称,按新方案,市自来水公司年销售收入将从18.05亿元提高到25.6亿元,增加7.55亿元。(4月20日《广州日报》)
作为一个没有居住在广州的人,笔者应该为此感到一丝庆幸——涨价50%的负担没有落在自己身上。但是,这种庆幸也许是短暂的——谁敢保证这种动辄涨价50%的举动,不会扩散至其他地方,不会将你我也卷入其中?
广州基本水价涨50%指向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命题——一次性涨价50% ,痛的不仅是广州人。近年来无论是所谓的专家还是有关部门,都言之凿凿称水成本与价格严重倒挂,价格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同义词就是涨价,并且不是一次性涨价,而是持续不断涨价。
广州的水价一次性涨了50%,其他地区难道不会如法炮制吗?水价调整一次涨50%,石油、天然气、电等其他资源改革难道甘为人后?不可忽视的是,关系民众切身权益的日常经济用品涨价,其关联效应可以无限扩大 。比如在广州此次水价上涨中,还明确要求消防、环卫、绿化用水应装表计量,按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收费 。如此一来,未来当地居民的公共绿化费、城市垃圾费,难保不会在成本转移中出现涨价。
在不少部门眼里,所有的改革都改名叫涨价,所有的成本都能够转移至民众身上,而民众作为链条最后一段转无可转,只能默默承受。水是人人必需的公共品,但使用水的成本对于不同群体意义完全不同。富裕群体根本不在乎多几个水钱 ,大手大脚的奢侈消费习惯无法改变,而捉襟见肘的中低收入者则要开始在使用量上精打细算,更有甚者只能降低生活质量而确保水开支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一次性涨价50%,永远痛了穷人却让富人们照样爽。
有些涨价论动辄提出“倒逼”理由——用水价格上涨来倒逼民众节水意识,来倒逼成本与价格联动,可是,它能倒逼出打破资源垄断下的市场化改革吗?能倒逼出价格听证回归本位、异体监督真正确立的民众赋权吗?